高质量出版离不开倾心培养青年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19 16:35:17]    浏览量:5017次

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右一),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左一)向青年编辑们赠送《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 

        2019年7月,本报推出《给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栏目,邀请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以书信的形式为青年编辑答疑释惑。栏目文章一经刊发,便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在第一时间向聂震宁约稿并得到慷慨应允。今年,聂震宁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合作推出的《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一书问世。
《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的出版可谓引爆编辑素养大讨论的“点”。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认为,聂震宁在《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里给青年编辑传递的是韬奋精神、出版家情怀及专业素养。在柳斌杰看来,虽然编辑也开始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但编辑人才培养依然非常重要。新时代图书编辑不仅是内容把关的核心人,还是集编辑、编码、编程、编导于一身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
        在中宣部出版局原巡视员、副局长刘建生的眼中,做一名好编辑要在职业、情怀、视野、基本功、协同、社会担当、技术和艺术、书品与人品等多方面下功夫。他建议,业界多关注青年编辑的生存和心理环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中教集团有5000余名员工,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云生说,编辑能力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苦练内功、久久为功的艰苦过程。学习《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具有奠基、补短、提质的作用。

青年编辑培训是当务之急

       当前出版界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新编辑力量大量涌入,而业务能力却严重不对接,这是很多社长经常谈到的一个事实困难,因此这本书有着强烈的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的一席话道出了行业“症结”。
       对此,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杜传贵表示认同。他说,现在图书编辑不仅青黄不接,还存在编辑素质普遍不太高问题,还有一个便是优秀人才特别缺乏。
       怎么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社长马国仓认为,以培训代替传帮带是个不错的做法。他说,新闻出版界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即“师傅带徒弟”。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这种传帮带已很难实现,为此各个出版单位把培训列入议事日程。由此看这本书,称得上是青年编辑提升业务能力的案头“师傅”。
       据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介绍,今年重版集团招了一批新人,她在给新人做培训时思索的一个问题是,编辑的素养从何而来?在陈兴芜看来,《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回答了这一疑问,即编辑的素养来自执着坚守、来自学习的提升、来自总结积累。
       感同身受的还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董事长兼社长刘东风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咸大庆。
       刘东风说,《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是一部生动详尽的“岗位说明书”,可以帮助青年编辑少走弯路、顺利上手工作;是一部科学实用的“职业规划书”,能够引导青年编辑正确树立职业理想,更快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咸大庆说,青年编辑队伍建设一直是出版行业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本书对帮助青年编辑全面发展,夯实知识功底,培育过硬的策划组织组稿能力有指引作用。

老话题为何总是热议点

       客观地说,青年编辑培养在业界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可为何每每提及,总是能戳中出版人的脉搏?研讨会上,中青年出版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黄强说,做一名编辑不难,难的是做一名好编辑。许多编辑从业者,从入职开始到职业生涯结束,都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编辑。
       中国音像和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说,很多人以为编辑不过是从事文字修改的职业,其实这种理解低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进而也低估了出版的价值,编辑实为推动文化进步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中年出版人的思考在青年编辑处产生共鸣。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姜继飞说:“大学毕业进入出版社,除一腔热情外对出版知之甚少。走上编辑岗位,没有入职培训,身旁可请教的编辑老师寥寥无几,参加培训获得的知识大都集中于语言文字、知识把握和法律法规方面,难以形成框架,当然这中间也有我自己的懒惰。总之,尽管时刻兢兢业业,自认责任心足够,但终究像跛脚走路,留下的是一条弯曲的足迹。”
       人教社青年编辑黄攀伟说:“在过去7年里,我作为青年小编,完成了从读者视角向编辑视角的转换,非常感谢聂震宁等优秀前辈的指引。下一个7年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编辑视角,去探寻更广阔的新天地,从而不辜负这么多优秀前辈引领我们年轻人向前奋斗的苦心。”
       与出版人感受不同,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强认为,向老编辑学什么、与作者如何打交道、怎样与单位内部各部门协调、如何做选题、如何写审读报告、如何看待社会效益,都是新编辑入门时的困惑。在张志强看来,编辑的这些职业困境正是出版工作的价值所在。因为,能否编出“比人长寿的书”,是每个编辑的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当前是第 9962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 诺盾网络copyright ©2017 山东华岳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7052570号-1